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中国政府网
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动态 > 评论

        优化耕地资源配置,更好践行“大食物观”

        2023-03-07      来源:中国自然资源报     作者:钟钰
        【字号: 】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 分享到:
          3月5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,要严守耕地红线,稳定粮食播种面积,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,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。针对“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”,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要“树立大食物观”。这对于我们有效破解人多地少国情下粮食安全问题、更好保护耕地具有重大意义。
          近年来,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需求加速升级,粮食直接消费下降、肉蛋奶果蔬等食物消费快速刚性增长趋势明显。与此同时,重要农产品产需格局也发生着重大变化。相关数据显示,我国食物自给率从2000年的93.6%下降到2020年的65.8%,且还在下降。其中,结构性失衡问题更为突出。从供给结构看,水稻、小麦的保障水平较高,基本做到了“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”,但食用植物油、大豆、蛋白饲料原料的自给率不高,短板突出。这成为践行“大食物观”、实现食物供给可持续性的软肋。
          “大食物观”,基础是粮食,而耕地是基础之基础。然而,我国耕地资源总量不足、后备资源趋紧、水土资源匹配性弱的硬约束,使拓展食物生产的空间有限。据测算,为满足2035年食物消费需求,我国需要42亿亩的种植面积。这意味着,今后保障食物安全的国内资源压力进一步加大。为满足国内需求,我国提出了“以我为主、立足国内、确保产能、适度进口、科技支撑”的粮食安全战略。当下,复杂的国际形势进一步加剧了粮食贸易风险。在食物安全与资源承载双目标约束、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双循环挑战的背景下,践行“大食物观”关键是向两个方面拓展。一方面,强化科技支撑,深入实施种业振兴,聚焦提高粮食单产,释放耕地潜能;另一方面,在总量不减少、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,进一步优化耕地资源配置,在合理过渡期内把过去在山上开垦的耕地逐步调整到山下,把山下的果树林木尽量调整为上山上坡,使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农业生产规律,用结构优化释放发展空间。
          可以说,立足优化耕地资源配置,构建更加合理高效的农业供给体系,是保障粮食安全、践行“大食物观”的内在要求,也为守好“米袋子”、拎稳“菜篮子”、握住“油罐子”提供了新思路。笔者以为,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。
          首先,规范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,严格落实耕地“进出平衡”。有效管控一般耕地转为其他类型农用地,夯实耕地“进出平衡”责任。以“数量有增加、质量有提升、生态有改善、布局更优化”为前提,推进耕地集中连片整治,让零散、细碎的田地块形成集中连片优质耕地。
          其次,分类有序推进,梯次调整逐步上山。基于“迫切度”和“便利度”两个原则,根据耕地利用优先序,明确林果上山时间表。如对于过去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产业的,应率先开展调整上山;占用一般耕地的,则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状况有序安排开展调整。同时,要根据调整的便利程度,对靠山靠坡地区优先进行调整示范,并结合距离远近,科学安排林果上山次序。
          再次,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山上林果发展效率。加强山地建园的道路、沟渠、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,为施肥、打药、修剪、采收、运输等生产环节提供必备条件。同时,做好相关用地保障,因地制宜提供政策支持,推动“山上”换“山下”更好落地。
          最后,强化科技装备支撑也十分重要。要积极研究适应土层薄、土壤贫瘠、干旱、沙砾多等非传统土地的新品种,建立适应上山上坡的林果栽培标准化生产体系等,形成良种、良法、良机、良制集成的综合性林果上山解决方案。
          树立并践行“大食物观”,不仅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,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题中之义。利用好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,向空间、时间要土地、要产量,全方位多用途地开发食物资源,定能把“中国饭碗”端得更牢。
          (作者单位: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)

       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

        快速入口
        党政机关标识
        网站地图 - 关于本站 - 使用帮助 - 联系我们 - 网站调查 主办: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: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: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: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-1

      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


        建议使用IE9.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,分辨率1280*720